同時,針對汽車維修行業VOCs污染問題,要求采用靜電噴涂等高涂著率的涂裝工藝;油漆、干燥、烘烤等涉VOCs的生產工序,應在有廢氣收集治理設施的密閉空間內進行;禁止露天噴涂,取締露天和敞開式汽修噴涂作業。

在《石家莊市2019年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方案》中提出要求針對石化、煤化工、化學藥品、工業涂裝和印刷等五個重點行業領域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VOCs綜合治理。并要求探索建立廢氣處理、排放監測、平臺監控、運營維護一體的第三方治理服務模式。并要求個各企事業單位食堂帶頭安裝油煙凈化設備及油煙在線監測系統。
“轉型、治企、減煤、控車、降塵”五管齊下,深入推進產業、能源、交通和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在重點區域治理、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鋼鐵及焦化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冬季清潔取暖、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堅持鐵腕治污不動搖,堅持“工程治污、科技治污、依法治污”同步推進,堅持“人防、技防、聯防”綜合監管,堅持“高標準、大投入、硬措施、嚴執法”,“一縣一策”綜合治理,“一行一業”施策,充分運用“四不兩直”工作措施,進一步改善全市環境空氣質量,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奠定堅實基礎。
呂梁市區及周邊:呂梁市區PM2.5年均濃度達51ug/m3,同比下降1.9%,優良天數比例達72%以上;中陽、柳林、方山三縣城區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以上,優良天數分別達到中陽220天、柳林210天、方山250天。
汾文交孝城區及周邊:交城、文水、汾陽、孝義四縣市城區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5%以上,優良天數分別達到交城210天、文水190天、汾陽195天、孝義200天。
其他區域:交口、石樓、臨縣、興縣、嵐縣城區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優良天數分別達到交口275天、石樓220天、臨縣220天、興縣210天、嵐縣210天,
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比例完成省下達的約束性指標任務。
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待省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后,根據要求進行適當調整。
1.各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力爭在全省121個重點城市排名中退出倒數后十位;
2.文水、孝義、交城、汾陽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0%以上;
3.市區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同比下降30%;交城、文水、汾陽、孝義、柳林、石樓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同比下降40%;中陽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同比下降30%;方山、興縣、嵐縣、臨縣、交口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0%。

本次行動計劃重點針對文水、孝義、交城、汾陽城區四個城區的鋼鐵、焦化、鑄造、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要求企業貫徹“一行一業”的政策進行安裝VOCs處理設備。并在《計劃》中針對呂梁市重點行業的特點,指明了一套"噴淋洗滌吸收+紫外光解氧化+水相霧化吸收"組合工藝,截止日期為2020年1月。
三.三亞今年有望完成241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據三亞市水務局局長馬育紅介紹,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三亞啟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此前,三亞共有391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問題急需治理。其中150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隨同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推進。余下的241個自然村,由三亞市污水處理公司作為項目業主,分3年建設完成。針對三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點多、量大、面廣的問題,采用“城旁接管、就近聯建、獨建補全”的治理方式,在全省率先采用EPCO模式,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突破口,倒逼農村生產、生活及建設方式的轉型升級,助推三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自開工以來,已陸續在河流水庫周邊、美麗鄉村、扶貧村等區域實施144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并有望于今年內在241個自然村完成全覆蓋。
另據此前報道,三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總投資10.18億元,采取“支管入戶、雨污分流”的治理方式,將新建總長273公里的污水管網、576公里長的接戶管,并改造29982座化糞池,建設6175座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和114座集中式污水處理站,以及配套建設道路、綠化、電力等附屬設施修復工程。
位于吉陽區紅花村委會東部,東靠羅蓬村委會,離市區約17公里的保莊村,是一個黎族集居為主的村莊,以黎族方言為主要交流語言。該自然村地勢平坦,村民多集中居住在村小組北側,現有居民56戶,318人,污水量規模50m3/d。污水處理站未建前,該村無污水管網,污水隨意亂排、污水下滲污染地下水等問題突出,環境質量差。
9月9日,三亞日報記者從施工方了解到,保莊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按照“就近聯建、獨建補全”的治理方式,以集中式污水處理站為主,分散式污水處理站為輔,為農戶新建具防滲功能的化糞池,將衛生間的生活污水接至化糞池,會同廚房、洗浴等生活污水,根據村中地勢,沿村中現狀道路敷設污水管,由北向南將居民生活污水收集至集中式污水處理站。對于少量居住較遠、地勢較低、難以直接接入污水管網的農戶,則采用處理規模1m3/d的分散式處理設施單獨處理。該項目的建成,解決了紅花村委會保莊村56戶村民318人的生活排污問題。
三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三亞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設施處于一盤散沙狀態,建設標準不統一。三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統一建設完成后,將有效恢復三亞農村河網的自凈能力,改善農村人居生活環境,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美麗鄉村建設,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鄉村振興打好民生基礎。

本次污水治理工作重點在吉陽區。并且目前三亞市已完成144個村落的污水治理工作。剩余的97個村落將延續采取“支管入戶、雨污分流”的治理方式。在年底前需完成余下村落一體式農村污水處理設備的集中安裝。
日前,重慶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生態環境監測相關工作的通知》,詳情如下:
各區縣(自治縣)、經開區生態環境局,市生態環境局兩江分局,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為深入貫徹落實《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渝府辦發〔2016〕219號)《重慶市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渝委辦發〔2018〕34號)以及2019年全市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會精神,促進我市生態環境監測事業持續發展,更好地發揮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支撐作用,現將進一步規范我市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與生態環境行政管理強相關的執法監測、監督性監測、應急監測、質量檢查監測(指對企業自行監測和社會機構質量檢查時開展的監測)、環境質量考核監測等應由生態環境系統內監測機構承擔。
若因生態環境系統內監測機構能力不足無法承擔上述監測任務時,需由同級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部門委托社會機構監測,并對委托監測的點位布設、監測過程、監測結果予以管理;委托市外社會機構監測的,需特別注意符合監測方法要求的時限。各區縣(自治縣)、經開區生態環境局(以下簡稱區縣局)委托社會機構監測的,應在委托合同或協議簽訂后十個工作日內將委托合同或協議報送市生態環境局(以下簡稱市局)。
(二)市局組織對市局核發排污許可證的污染源企業開展證后評估抽查監測,對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內的污染源企業按一定比例進行監督性抽測。
各區縣局要嚴格按照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布設原則和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在布設監測網絡時需提前掌握轄區內各點位質量現狀及周邊污染狀況等,及時向市局報送監測網絡完善需求。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提前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作好技術溝通并經市局組織論證后,市局適時統一向生態環境部反饋。涉及考核的,市局報請市政府向生態環境部反饋。除生態環境部直接要求設立的點位外,原則上新增點位只能從市級點位中產生。
區縣局應結合生態環境管理實際,提前摸清轄區內監測點位環境質量現狀及周邊污染狀況等,及時向市局報送完善監測網絡需求。涉及考核的,由區縣人民政府向市局反饋。市局組織論證審查,并將審查結果體現在后續監測工作中??己它c位一旦確定后,除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國家和市級重大項目建設、安全隱患等客觀因素外,在同一考核周期內一律不再調整。除市局直接要求設立的點位外,原則上市級點位只能從區縣級點位中產生。
各區縣局要加強與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溝通,統籌轄區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需求,進一步完善區縣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區縣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投資主體宜為國資,視情況有序放開對綠色信貸資本的準入,監測數據所有權歸區縣局。區縣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涉及建設自動監測站點的,在建設或調整前需報送市局審查,其數據接口技術與協議等應與市級監測網絡相一致,市局將建立統一的技術要求予以統籌并專題協調2019年7月8日前已立項或建成的區縣級自動監測網絡;區縣級監測網絡涉及非自動監測站點設置和變更的,需報送市局備案。
市局將組織對區縣局落實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情況進行抽查評價,上下半年各一次。結合管理需要及投訴線索等,采用資料檢查、質量監督抽查、監測數據應用延伸檢查、現場采樣監測等多種形式掌握區縣監測工作情況,檢查結果將納入對區縣局的年度考核。

解讀:
此次規范重點檢查各區縣燃煤火電、化工、水泥、采(碎)石場、燒結磚瓦窯等行業。并提出了各區縣應切實強化網格化監管措施的要求。在各重點企業需安裝VOCs在線監測設備及NOx在線監測設備、NMHC在線監測設備等規范環境監測設備。大型餐飲行業也需在年底前對油煙在線監測設備進行安裝。
五.山東四市(區)負責人因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穩定等環境問題被約談
9月4日上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約談會議,就青州市與淄博市臨淄區交界區域環境污染問題多發頻發,肥城、新泰市危險廢物處置項目整改弄虛作假,德州市陵城區社區污水處理設施長期運維不正常等問題進行集中公開約談。
青州:多個工業園區未能提供設立批復、規劃和環評手續
約談現場通報內容顯示,青州在與淄博市臨淄區交界區域布局多個工業園區,產業結構偏重,污染物排放量大,區域性污染較重?!肚嘀菔猩矍f鎮總體規劃(2017-2035)》、《青州市廟子鎮總體規劃(2015-2035)》,未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該區域布局了峱山經濟發展區、文登工業園、廟子工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楚家峪工業園等多個園區,同質化嚴重。青州市《關于加快全市鎮街工業園建設與特色產業發展的意見》(青政發〔2014〕56號)對園區進行了定位,但檢查發現,青州市執行產業發展規劃不嚴,“十三五”以來建設了一批化工、石灰窯等與園區產業發展方向不符的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峱山經濟發展區外,其他工業園區均未能提供設立批復、規劃和環評手續。廟子工業園、臺頭工業園、文登工業園等園區沒有配套建設道路、綠化、管網、集中供熱、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企業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經企業預處理后直排環境。物料堆存場地及廠區道路未硬化,車輛帶泥上路嚴重;已硬化道路積塵多,清掃、灑水不及時,部分與臨淄交界道路路況極差,道路揚塵嚴重。
另外,淄河青州境內河道長27.5公里,流域面積287.8平方公里。多年來,由于邊界河道涉及濰坊、淄博兩市,區域內存在大量“插花地”,河道藍線、國土定界、民政劃界不清,部分河段在行政區劃上存在爭議。在淄河河道管理方面,未設立規范排污口。目前沿河企業、工業聚集區、畜禽養殖廢水、居民村莊雨水、生活污水排污口均直排環境,監管缺失。目前,該區域部分石灰石礦山企業雖已關停,但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工作進展緩慢。
青州市人民政府市長鞠立強現場表示,目前,青州制定出臺了《青州市淄河沿岸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組長,相關市級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單位及鎮街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綜合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同時,由常務副市長牽頭,從相關部門、鄉鎮抽調34名工作人員成立工作專班,實行集中辦公。目前,已完成地毯式排查,對淄河沿岸排查的88家企業,83戶養殖場,47處物料堆場,29處閑散場所建立了問題整改臺賬。向46家企業和個人下達了限期拆除通知書,到期將組織集中執法。

本次被約談的四個區域分別為:青州市、肥城市、新泰市、德州市陵城區。在現在的警告之下,將促進這些區域對污水處理的進度加快,并對于山東省環境廳所要求的的工業化一體化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將在這些區域的需求將大大提高。
本次專項行動聚焦行業重點行業和重點時段,突出“季節性”執法特點,集中在夏季臭氧易發期,持續對VOCs排放量大的重點行業和排放集中的工業園區開展強化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加強幫扶,切實壓低本地源排放水平,遏制臭氧污染。
同時,淮安市將重點檢查VOCs處理設施運行、廠區無組織排放及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情況。包括排放VOCs的生產裝置數量及配套治理設施是否與環評一致,是否采用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投料過程、輸送、存儲和生產過程等環節中VOCs的密閉收集情況;檢查污染治理設施日常運行所涉及天然氣、活性炭、吸收液等物料消耗情況,自行監測情況、在線監測設備運行情況,生產記錄臺帳、治理設施運行臺帳、廢棄活性炭轉移和處置臺帳等,是否存在以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行為;核查該單位是否應納入應急管控清單,是否應填報全省VOCs總量核算管理系統。而對于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VOCs綜合治理情況。我市將檢查應取締關閉的涉VOCs排放的“散亂污”和“低小散”企業是否做到“兩斷三清”;檢查園區LDAR信息管理平臺、集中噴涂、溶劑集中回收、活性炭集中再生等運行管理情況;園區環境空氣質量VOCs監測工作開展情況,石化、化工類工業園區監測預警監控體系建設運行情況。并配合現場檢查開展監督性監測,對照國家、地方標準,檢查廢氣有組織排放達標排放情況。通過監測廠區內無組織排放濃度等,監控企業綜合控制效果。具備條件的,對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開展走航監測、網格化監測以及溯源分析等工作。
此外,對檢查中發現的環境違法問題,嚴格落實“四個一律”;對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機關;結合化工行業綜合整治,對低端落后、VOCs排放高、治理無望的企業,一律關停取締。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不滿足措施性控制要求的企業,綜合運用按日連續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手段,依法依規嚴格處罰,并每月向社會公開。

此次執法行動針對化工、工業涂裝、醫藥、包裝印刷、油品儲運等重點行業,檢查VOCs處理設施運行及廠區無組織排放等情況。要求各企業對不達標的VOCs處理設備進行升級換代,若未安裝,則限期安裝VOCs治理設備,目前江蘇省治理多數采用變壓吸附分離與凈化技術。還對化工園區的監測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測預警監控一體化。
2019年,全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比例不低于82%,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持續下降,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全區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市下達的控制目標任務。
1、優化產業布局。協助完成我市“三線一單”和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編制工作,嚴控產業準入門檻。新、改、擴建鋼鐵、化工、建材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滿足區域、規劃環評要求。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發改委、區經信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嚴格執行國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牽頭單位:區發改委;配合單位:區經信局)
2、加快區域產業調整。推進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按照重污染企業搬遷計劃明確的時間表,推動實施我區重污染企業搬遷工程。禁止新增化工園區,加大現有工業園區整治力度。(牽頭單位:區經信局、區發改委;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
3、加快淘汰過剩產能。嚴禁新增鋼鐵、電解鋁、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依法依規化解過剩產能。(牽頭單位:區發改委、區經信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
4、完成“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實施分類處置,列入關停取締類的,基本做到“兩斷三清”(切斷工業用水、用電,清除原料、產品、生產設備);列入整合搬遷類的,要按照產業發展規?;?、現代化的原則,搬遷至合規工業園區并實施升級改造;列入升級改造類的,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建立“散亂污”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堅決杜絕“散亂污”企業項目建設和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死灰復燃。(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經信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發改委、區市場監管局、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等)
5、深化工業污染治理。逐步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2019年底前,配合市生態環境局完成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規定的22行業許可證核發。(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市場監管局等)
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全區新(改、擴)建項目執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現有工業企業2019年9月底前完成特別排放限值改造。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2019年6月底前,完成建材、鑄造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無組織排放排查,建立管理臺賬,10月底前,完成對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等工藝過程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發改委、區經信局等)
推進各類園區循環化改造、規范發展和提質增效。對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等進行集中整治,大幅淘汰落后化工產能,減少工業集聚區污染。有條件的工業集聚區建設集中噴涂工程中心,配備治污設施,替代企業獨立噴涂工序。(牽頭單位:區發改委、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經信局、區科技局、區商務局等)
1、繼續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2019年,全區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進一步下降,完成市下達的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新建耗煤項目分行業實行煤炭減量替代。對化學原料和化學品制造、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等行業新增煤耗(電力行業除外),實施煤炭消費量1.5倍減量替代。繼續推進電能替代燃煤和燃油工作。(牽頭單位:區發改委;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
2、加快發展集中供熱。穩步推進開發區集中供熱項目,市屬省級開發區集中供熱工程全部開工建設,并于2019年12月底前實現集中供熱,確無供熱需求或有供熱需求但完成清潔能源替代的開發區可暫不推行集中供熱;需要建設熱源工程的市直管的省級開發區,2019年9月完工試運行。(牽頭單位:區發改委;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經信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3、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城市建成區2019年5月底前淘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年底前,50%以上的燃氣鍋爐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原則上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于50毫克/立方米;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生物質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牽頭單位:區市場監管局、區經信局、區發改委、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城管執法局、區農業農村局等)
4、加強散煤治理。禁燃區內禁止使用散煤等高污染燃料。各地、各有關部門應建立散煤禁燒長效監管機制,納入網格化管理,嚴肅查處違法行為。建設煤炭儲配基地,開展集中配煤、物流供應試點示范,實現煤炭精細化加工配送。大力推廣優質型煤和新型爐具,提高燃燒效率。(牽頭單位:區發改委;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配合單位:區經信局、區生態環境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城管執法局等)

本次任務重點在金安區。并要求持續開展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VOCs排放重點行業的綜合整治。在《安徽省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還提出積極推進企業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在年底前未對VOCs治理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企業直接予以關停處理。
①水泥制造行業:水泥粉磨站停產,停止原材料運輸,廠區道路、料倉、堆場增加灑水降塵。
③玻璃制品行業:提高污染治理設施效率,各項污染物排放濃度降低30%以上;
⑤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行業、醫藥行業:在保障安全生產前提下,限產10%,部分企業停產。
⑨農副食品加工業、石灰和石膏制造、非金屬礦采選業、涂料制造、有色金屬合金制造等行業停產。
①嚴格施工工地、堆場揚塵監督管理,除應急搶險外,禁止混凝土攪拌、建筑拆除、渣土車運輸、土石方作業等易產生大量揚塵的施工環節。
②嚴格道路揚塵監督管理,城市主干道保潔在正常工作基礎上,非冰凍期內每天增加兩次灑水降塵作業頻次,冰凍期內增加兩次吸掃作業頻次。
③停止室外噴涂、粉刷、切割、護坡噴漿等使用有機溶劑的作業環節。
①電力、鋼鐵、焦化、有色、化工、水泥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產品運輸的重點用車企業,運輸車輛對次減半。
②除城市運行保障車輛和執行任務特種車輛以及各地根據實際和相關政策核準的郵政快遞車、殘疾人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和其他特定車輛外,泰安城市市區、縣(市)城區內,禁行建筑垃圾和渣土運輸車、混凝土罐車、砂石運輸車等重型柴油車,非道路工程機械(含挖掘機、裝載機、平地機、鋪路機、壓路機、叉車等)停止使用。

此次減排范圍是泰山區、岱岳區、高新區、泰山景區、旅游經濟開發區。并在《泰安市VOCs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指出,除水泥制造、鋼鐵等特殊行業實行部分停產措施以外,將持續深化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治理。其中有130家企業需對VOCs治理設備進行改造或安裝。